夏天最好的藥膳養生方法是什麼?

藥膳不僅包含了湯、粥、羹等種類。中醫方面認為,食用藥膳應該根據季節的改變來進行輪換,夏季養生藥膳能夠有效的調養肺腑之氣,同時還能夠調養身體中的陰陽平衡,對於補氣益血等等有著很好的作用,最終能夠達到強身健體、保健養生的作用。

藥膳的選材有著許多的注意事項,並且應該根據不同的身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食材,這樣才能夠做到對症下藥,才能夠很好的保健身體。

夏令進補,中醫常用“清補法”即利用既能補身體,又能生津液、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藥物來補充身體中不足物質的方法,而不宜吃人參、鹿茸、狗肉等濕熱厚重之味,更不宜用藥物大補,而應進食下列這些新鮮果蔬以及藥性較平和而偏涼的藥物進補。

青蒿緑豆粥

【原料】靑蒿5克,西瓜翠衣60克,鮮荷葉10克,綠豆30克,赤茯苓12克。

【製作】將靑蒿(或用鮮品絞汁)、西瓜翠衣、赤茯苓共煎取汁去渣。 將綠豆淘淨後,與荷葉同煮為粥。待粥成時,將上三味藥汁兌入,稍煮即成。

【用法】隨意服用。

【效用】清暑泄熱。主治中暑,症見頭昏,身熱煩躁,氣喘不語,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,大汗或無汗,脈虛數。

【宜忌】裡有虛寒、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。

決明子綠豆瘦肉湯

準備材料決明子、瘦肉、綠豆,將它們放到鍋中,加入清水,用大火燒開,然後加入米酒;切換小火繼續煮40分鐘,之後放入油菜,用大火煮10分鐘,最後加入食鹽就可以起鍋了。

功效:這道藥膳能夠清熱解毒並且降血壓血脂,可以保護肝,味道也很爽口。決明子中的大黃素和大黃酸可以消炎抗菌、保護肝臟,而綠豆可以排毒、消暑和利尿。總之它能夠很好地降低身體患慢性病的幾率。

黑木耳:涼血止血、利腸通便

黑木耳也是優質常見的食材,不僅滋味鮮美,而且營養豐富。具有活血化瘀、清肺潤腸、滋陰補血等的功效。

另外經過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黑木耳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、降血脂、血糖、抗衰老等諸多的功效。

所以我們將蓮藕、黑木耳燉老鴨,具有清熱健脾的作用,對於有胃熱的人很有好處。經常煮這種湯喝的人,可以調理月經量多且陰虛內熱體質的人,效果很好,可以滋陰清熱,調整月經週期,減少出血。

關於湯就分享到這裡了,在這裡也可以發現一個問題,就是很多湯裡面都會放蓮藕,確實蓮藕是燉湯不錯的選擇,不僅口感上會多一點特有的清甜,熟吃藕還可以健脾益胃、消食止瀉,是難得的清涼消暑食品。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大家可以多食用一點藕。

夏季是陽氣最盛的時節,也是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,我們需要好好的靜下心,清熱解火才能更好地養生,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麼選擇藥膳吧。

1、藥膳選擇清淡,爽口的,這樣還容易被身體吸收。避免吃高脂肪和辛辣的食物,才能做到清熱,增進食欲。

2、選擇新鮮的應季蔬菜或者水果,比如西瓜、番茄、黃瓜等,可以補充營養,預防中暑。

另外,夏季飲食最好可以流質或者半流質為主,比如綠豆粥。吃瓜果的話,一定要洗乾淨和去皮。蔬菜中如果加一些蒜泥,可以殺菌消毒,還可以增加食欲並且促進消化。

3、夏季大家都喜歡喝飲品,這時候要選擇一些較涼快的,比如酸梅湯、綠豆湯。這些飲品可以更好地幫助人體散熱,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和營養元素。

4、飲食要注意衛生,因為夏季是四季中細菌滋生最快的季節,很多食物容易受到污染。因此,日常飲食要注意健康。

大寒節氣最佳養生菜譜,吃什麼可以養生?

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,而寒冷的季節需要進補來提高自身抵抗力。雖然進補食補比藥補好,但適當的時候,也可以藥和食物相結合,例如我們可以藥膳進補。那麼大寒節氣該吃什麼藥膳好呢?

白胡椒煲豬肚湯

  原料:白胡椒、豬肚、味精、鹽、白芝麻和醬油。

  做法:
1、把豬肚反復用水沖洗淨;
2、把白胡椒打碎,放入豬肚內,並留少許水分;
3、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,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,加鹽調味即可食用。另外,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,切條裝盤,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,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。

 溫馨提示:可以用於治療胃寒、心腹冷痛。其實,這道湯煲好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,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,而且還非常美味,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。

炒雙菇

原料:水發香菇、鮮蘑菇等量,植物油、醬油、白糖、水澱粉、味精、鹽、黃酒、薑末、鮮湯、麻油適量。

  製作方法:

1、香菇、鮮蘑洗淨切片;
2、炒鍋燒熱入油,下雙菇煸炒後,放薑、醬油、糖、黃酒繼續煸炒,使之入味,加入水燒開;
3、放味精、鹽,用水澱粉勾芡,淋上麻油,裝盤即可。
溫馨提示:補益腸胃,化痰散寒。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。
功效:補充維生素、開胃

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了。熟話說,過了大寒,又是一年。大寒吃什麼來養生呢,下麵小編推薦幾款養生食譜給大家。

羊腎枸杞粥

製作原料:枸杞30克,粳米100~200~,羊腎l對,鹽、薑、蔥及調味品適量。

製作方法:先將羊腎去脂膜,切片,加水煮成湯待用,再用另一鍋放入粳米.加水煮粥,待粥將熟時,加入煮好的羊腎和羊腎湯,加入枸杞,放入鹽等調味品,再煮幾開,即可。

適宜人群:適用於腎陰不足的陰血虧虛、腰痛、盜汗、消渴及肝腎不足的腰膝酸軟、陽痿早洩、遺精遺尿、尿頻、視物昏花、頭暈、耳鳴耳聾者。

禁忌:脾虛泄瀉者忌用。

羊肝胡蘿蔔粥

製作原料:胡蘿1、100克,大米150克,羊肝150克,鹽、大蒜、薑、蔥、料酒等調味品適量。

製作方法:先將胡蘿蔔切成小塊,與大米加水同煮粥,然後將羊肝切成丁,用酒、薑、鹽醃幾分鐘,在炒鍋內放入食油,燒熱後爆炒蒜蓉,再倒入醃好的羊肝.大火炒至七分熟撈起,待粥將熟時倒入羊肝,再煮開,加入適量調味品,即可。

適宜人群:適用於夜盲、視物模糊、目昏花、肝虛有熱之角膜炎等症,及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久痢久泄、貧血、血虛者,還適用於皮膚乾燥者及汞中毒者。

禁忌:羊肝不能與小豆、生椒、梅子同食。

胡蘿蔔營養豐富,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:且可補氣生血、健胃消食,老幼皆宜。羊肝味甘、苦,性寒,人肝經。胡蘿蔔含有大量維生素A,可防治夜盲症和皮膚乾燥症,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。羊肝的維生素A含量較高,故其明目效果好。羊肝還能養肝補血。

排骨湯

製作原料:豬排骨250克,熟豬油50克,味精、料酒、精鹽、蔥白、薑片各少許。

製作方法:豬排骨用清水洗淨,剁成長4.5釐米、寬3釐米的塊;炒鍋置旺火上,下豬油燒熱,將排骨下鍋乾炸,O分鐘,待排骨呈灰白色時,加入精鹽、薑片略燒,起鍋。一次放足清水約450克,入排骨置旺火上煨兩小時,再加入味精、料酒、蔥白,移沙缽在中火上,繼續煨半小時,盛入碗內,即成。

適宜人群:滋陰強體。用來大寒節氣養生很不錯喲。

蓯蓉黃精骶骨湯

材料:
肉蓯蓉15克,黃精15克,白果粉1大匙,豬尾骶骨1副,胡蘿蔔1根,鹽1小匙。

製作方法:
1、豬尾骶骨洗淨,放入沸水中汆燙,去掉血;胡蘿蔔削皮,沖洗乾淨,切塊備用;肉蓯蓉、黃精洗淨。
2、將肉蓯蓉、黃精、豬尾骶骨、胡蘿蔔一起放入鍋中,加水至蓋過所有材料。
3、以武火煮沸,再轉用文火續煮約30分鐘,加入白果粉再煮5分鐘,加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
溫補精血、保肝潤燥。

蘿蔔燉腐竹節

準備材料:白蘿蔔1000克,腐竹150克,五花肉200克,香菇50克,紅菜椒1個,芹菜2根,蔥薑蒜末適量

1.腐竹和香菇取出來分別放入碗裡面,倒入沒過食材的清水讓它提前浸泡一個小時以上,當然這裡的幹香菇呢,也可以用新鮮的香菇來代替,口感會更滑嫩一些,白蘿蔔洗淨削皮切掉頂部和根部,先切薄片,最後給它一分為三切成小塊,這樣的大小就剛剛好,不會太難燉熟。

2.五花肉取出來切成薄片,這個五花肉是凍過之後再來切,想切多薄都行,另外再準備一些紅菜椒和芹菜,鍋洗淨燒燙,放少許食用油,把五花肉放入鍋中開中小火慢慢地煸炒,煸出脂油,煸至金黃焦香,這個時候鍋裡的油比較多了,用勺子舀出來一些,不然到時候燉出來呀就會太油膩嘍。

3.再放入蔥薑蒜末放入白蘿蔔,再倒入適量的清水,把香菇倒進來,蓋上蓋子調到大火煮開,然後轉成中小火燉煮15分鐘左右,時間到了之後再把泡發的腐竹放入鍋中翻拌均勻,繼續再燉10分鐘。

3.等到腐竹的體積變大鍋裡湯汁收得差不多的時候,就可以放入芹菜和菜椒,炒至菜椒斷生,就可以調味了,放鹽,生抽,蠔油,最後撒上香菜和蒜苗就可以出鍋了,超級豐富的一大鍋燉菜呀,味道鮮美極了。